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用深度学习做命名实体识别(四)——模型训练
阅读量:4332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06

本文共 7822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6 分钟。

通过本文你将了解如何训练一个人名、地址、组织、公司、产品、时间,共6个实体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。

准备训练样本

下面的链接中提供了已经用brat标注好的数据文件以及brat的配置文件,因为标注内容较多放到brat里加载会比较慢,所以拆分成了10份,每份包括3000多条样本数据,将这10份文件和相应的配置文件放到brat目录/data/project路径下,然后就可以从浏览器访问文件内容以及相应的标注情况了。

  • 链接: 

  • 提取码:99z3

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brat,或还不清楚如何使用brat,强烈建议先阅读前两篇文章《用深度学习做命名实体识别(二):文本标注工具brat》、《用深度学习做命名实体识别(三):文本数据标注过程》。

标注数据虽然有了,但是还不能满足我们的训练要求,因为我们需要根据ann和txt,将其转成训练所需的数据格式,格式如下:

%E7%94%A8%E6%B7%B1%E5%BA%A6%E5%AD%A6%E4%B9%A0%E5%81%9A%E5%91%BD%E5%90%8D%E5%AE%9E%E4%BD%93%E8%AF%86%E5%88%AB(%E5%9B%9B)%E2%80%94%E2%80%94%E6%A8%A1%E5%9E%8B%E8%AE%AD%E7%BB%8320190909161607.png

可以看到,每一行一个字符,字符后面跟上空格,然后跟上该字符的标注, 每个样本之间用空行分隔。

另外,也可以看到这里采用的是BIO的标注方式:

  • B,即Begin,表示开始
  • I,即Intermediate,表示中间
  • O,即Other,表示其他,用于标记无关字符

转换代码如下:

# -*- coding: utf-8 -*-"""数据格式转化"""import codecsimport os__author__ = '程序员一一涤生'tag_dic = {"时间": "TIME",           "地点": "LOCATION",           "人名": "PERSON_NAME",           "组织名": "ORG_NAME",           "公司名": "COMPANY_NAME",           "产品名": "PRODUCT_NAME"}# 转换成可训练的格式,最后以"END O"结尾def from_ann2dic(r_ann_path, r_txt_path, w_path):    q_dic = {}    print("开始读取文件:%s" % r_ann_path)    with codecs.open(r_ann_path, "r", encoding="utf-8") as f:        line = f.readline()        line = line.strip("\n\r")        while line != "":            line_arr = line.split()            print(line_arr)            cls = tag_dic[line_arr[1]]            start_index = int(line_arr[2])            end_index = int(line_arr[3])            length = end_index - start_index            for r in range(length):                if r == 0:                    q_dic[start_index] = ("B-%s" % cls)                else:                    q_dic[start_index + r] = ("I-%s" % cls)            line = f.readline()            line = line.strip("\n\r")    print("开始读取文件:%s" % r_txt_path)    with codecs.open(r_txt_path, "r", encoding="utf-8") as f:        content_str = f.read()        # content_str = content_str.replace("\n", "").replace("\r", "").replace("//", "\n")    print("开始写入文本%s" % w_path)    with codecs.open(w_path, "w", encoding="utf-8") as w:        for i, str in enumerate(content_str):            if str is " " or str == "" or str == "\n" or str == "\r":                print("===============")            elif str == "/":                if i == len(content_str) - len("//") + 1:  # 表示到达末尾                    # w.write("\n")                    break                # 连续六个字符首尾都是/,则表示换一行                elif content_str[i + len("//") - 1] == "/" and content_str[i + len("//") - 2] == "/" and \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ntent_str[i + len("//") - 3] == "/" and content_str[i + len("//") - 4] == "/" and \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ntent_str[i + len("//") - 5] == "/":                    w.write("\n")                    i += len("//")            else:                if i in q_dic:                    tag = q_dic[i]                else:                    tag = "O"  # 大写字母O                w.write('%s %s\n' % (str, tag))        w.write('%s\n' % "END O")# 去除空行def drop_null_row(r_path, w_path):    q_list = []    with codecs.open(r_path, "r", encoding="utf-8") as f:        line = f.readline()        line = line.strip("\n\r")        while line != "END O":            if line != "":                q_list.append(line)            line = f.readline()            line = line.strip("\n\r")    with codecs.open(w_path, "w", encoding="utf-8") as w:        for i, line in enumerate(q_list):            w.write('%s\n' % line)# 生成train.txt、dev.txt、test.txt# 除8,9-new.txt分别用于dev和test外,剩下的合并成train.txtdef rw0(data_root_dir, w_path):    if os.path.exists(w_path):        os.remove(w_path)    for file in os.listdir(data_root_dir):        path = os.path.join(data_root_dir, file)        if file.endswith("8-new.txt"):            # 重命名为dev.txt            os.rename(path, os.path.join(data_root_dir, "dev.txt"))            continue        if file.endswith("9-new.txt"):            # 重命名为test.txt            os.rename(path, os.path.join(data_root_dir, "test.txt"))            continue        q_list = []        print("开始读取文件:%s" % file)        with codecs.open(path, "r", encoding="utf-8") as f:            line = f.readline()            line = line.strip("\n\r")            while line != "END O":                q_list.append(line)                line = f.readline()                line = line.strip("\n\r")        print("开始写入文本%s" % w_path)        with codecs.open(w_path, "a", encoding="utf-8") as f:            for item in q_list:                if item.__contains__('\ufeff1'):                    print("===============")                f.write('%s\n' % item)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    data_dir = "datas"    for file in os.listdir(data_dir):        if file.find(".") == -1:            continue        file_name = file[0:file.find(".")]        r_ann_path = os.path.join(data_dir, "%s.ann" % file_name)        r_txt_path = os.path.join(data_dir, "%s.txt" % file_name)        w_path = "%s/new/%s-new.txt" % (data_dir, file_name)        from_ann2dic(r_ann_path, r_txt_path, w_path)    # 生成train.txt、dev.txt、test.txt    rw0("%s/new" % data_dir, "%s/new/train.txt" % data_dir)

注意把该代码文件和datas目录放在一级,然后把从云盘下载的10个标注数据文件放在datas目录下,然后再执行上面的代码,执行完成后,会在datas/new目录下生成一些文件,我们要的是其中的train、dev、test三个txt文件。

ok,到此我们的训练数据就准备好了,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预训练模型。

准备预训练模型

使用预训练模型做微调的训练方式称为迁移学习,不太明白什么意思也没关系,只要知道这样做可以让我们的训练收敛的更快,并且可以使得在较少的训练样本上训练也能得到不错的效果。这里我们将使用目前最好的自然语言表征模型之一的bert的中文预训练模型。如果你还不清楚bert,也没关系,这里你只要知道使用bert可以得到比word2vec(词向量)更好的表征即可。

bert在中文维基百科上预训练的模型下载地址:

下载下来,解压后会看到如下几个文件:

%E7%94%A8%E6%B7%B1%E5%BA%A6%E5%AD%A6%E4%B9%A0%E5%81%9A%E5%91%BD%E5%90%8D%E5%AE%9E%E4%BD%93%E8%AF%86%E5%88%AB(%E5%9B%9B)%E2%80%94%E2%80%94%E6%A8%A1%E5%9E%8B%E8%AE%AD%E7%BB%8320190909161840.png

这里我们已经将bert_model.ckpt.data-00000-of-00001文件复制一份,命名为bert_model.ckpt,所以多了一个bert_model.ckpt文件。因为不这样做的话,后续的训练会报错,找不到ckpt。

以上工作都完成后,就可以进入训练环节了。

准备训练环境

强烈建议使用GPU来训练,否则你会疯的。关于GPU环境的搭建可以参考这篇文章《如何在阿里云租一台GPU服务器做深度学习?》。

训练

本文的模型训练参考的是github上一个开源的项目,该项目是基于bert+crf算法来训练命名实体模型的,比基于lstm+crf的项目的效果要好,下面是该项目的地址:

笔者基于该项目做了一些代码修改,修改的目的如下:

  • 原来的项目是采用install的方式直接将项目安装到你的python虚拟环境下,然后通过命令行执行训练,笔者直接调整了源代码,为了可以基于源代码执行一些调试;
  • 原来的项目训练的时候几乎没有日志信息,修改后的项目可以看到训练日志;
  • 原来的项目只能在训练结束后输出评估结果,修改后的项目可以让评估脱离训练过程独立进行。

修改后的项目地址:

  • 链接:

  • 提取码:sibq

修改后的项目下载下来解压后,需要做3件事情:

  1. 将之前下载的bert预训练模型chinese_L-12_H-768_A-12目录以及目录中的文件放到项目的models目录下。
  2. 将之前准备的train、dev、test三个文件放到person_data目录下。
  3. 为该项目新建一个python的虚拟环境,然后安装所需要的依赖包,关于需要哪些依赖包,项目中的requirement.txt是这么描述的:
    %E7%94%A8%E6%B7%B1%E5%BA%A6%E5%AD%A6%E4%B9%A0%E5%81%9A%E5%91%BD%E5%90%8D%E5%AE%9E%E4%BD%93%E8%AF%86%E5%88%AB(%E5%9B%9B)%E2%80%94%E2%80%94%E6%A8%A1%E5%9E%8B%E8%AE%AD%E7%BB%8320190909161934.png
    tensorflow的安装,因为我们是在GPU上训练,所以只需要安装tensorflow-gpu,笔者安装的是tensorflow1.13.1版本,因为笔者的CUDA版本是10.0。

接下来,执行以下命令进行训练:

nohup python bert_lstm_ner.py -max_seq_length 500 -batch_size 2 -learning_rate 2e-5 -num_train_epochs 3.0 -filter_adam_var True -verbose -data_dir person_data -output_dir output -init_checkpoint models/chinese_L-12_H-768_A-12/bert_model.ckpt -bert_config_file models/chinese_L-12_H-768_A-12/bert_config.json -vocab_file models/chinese_L-12_H-768_A-12/vocab.txt >log.out 2>&1 &

让我们对命令中的参数做一些解释:

  • nohup
    使用nohup命令,可以保证在命令窗口被关闭,或远程链接中断的情况下,不影响远端python程序的执行。python程序执行过程中的日志信息会保存在当前文件夹下的log.out文件中。
  • max_seq_length
    每个样本的最大长度,不能超过512。如果你的某些样本超过了这个长度,需要截断。截断代码可以使用项目根路径下的data_process.py文件。
  • batch_size
    每次送到模型进行训练的样本数量。一般是2幂次方。如果你的GPU显存够大,可以尝试增大batch_size。
  • learning_rate
    初始学习率,用于调整模型的学习速度,过大过小都不好。刚开始训练时:学习率以 0.01 ~ 0.001 为宜。接近训练结束:学习速率的衰减应该在100倍以上。这里因为我们采用的是迁移学习,由于预模型本身已经在原始数据集上收敛,此时学习率应该设置的较小,所以这里设置成0.00002。
  • num_train_epochs
    每次用完所有样本后,记为一个epoch。这里是指设置多少个epoch后训练结束。
  • filter_adam_var
    保存训练模型的时候是否过滤掉Adam的参数,默认为False。设置为True可以减小模型的大小。
  • verbose
    加上该参数就会打开tensorflow的日志。
  • data_dir
    train、dev、test数据所在的目录。
  • output_dir
    模型输出目录。
  • init_checkpoint
    预训练模型的路径,这里我们使用了bert的中文预训练模型。
  • bert_config_file
    bert模型的配置文件所在路径。
  • vocab_file
    bert的词汇表文件路径。

开始训练后,通过以下命令查看训练过程的日志信息:

tail -f log.out
下图截取自训练结束后的部分输出日志:
%E7%94%A8%E6%B7%B1%E5%BA%A6%E5%AD%A6%E4%B9%A0%E5%81%9A%E5%91%BD%E5%90%8D%E5%AE%9E%E4%BD%93%E8%AF%86%E5%88%AB(%E5%9B%9B)%E2%80%94%E2%80%94%E6%A8%A1%E5%9E%8B%E8%AE%AD%E7%BB%8320190909162022.png
可以看到评估损失值降到了0.04862。

训练会持续3个多小时(在一块Nvidia Geforce RTX2060 GPU上),结束后,会看到对test.txt样本进行测试的结果:

%E7%94%A8%E6%B7%B1%E5%BA%A6%E5%AD%A6%E4%B9%A0%E5%81%9A%E5%91%BD%E5%90%8D%E5%AE%9E%E4%BD%93%E8%AF%86%E5%88%AB(%E5%9B%9B)%E2%80%94%E2%80%94%E6%A8%A1%E5%9E%8B%E8%AE%AD%E7%BB%8320190909162050.png

测试

每训练500步,程序会在output目录下保存一个模型文件,我们可以通过修改output目录下的checkpoint文件来指定要用来测试的模型文件。

%E7%94%A8%E6%B7%B1%E5%BA%A6%E5%AD%A6%E4%B9%A0%E5%81%9A%E5%91%BD%E5%90%8D%E5%AE%9E%E4%BD%93%E8%AF%86%E5%88%AB(%E5%9B%9B)%E2%80%94%E2%80%94%E6%A8%A1%E5%9E%8B%E8%AE%AD%E7%BB%8320190909162116.png

然后执行如下命令来对test.txt中的内容进行测试(注意bert_lstm_ner-test.py中的配置要和训练时指定的参数配置一致):

python bert_lstm_ner-test.py

测试输出的结果和上面训练完成后输出的结果的格式是一样的。如果你按照本文的步骤,完整的走到这里了,那么你已经有了一个可以识别 人名、地址、组织、公司、产品、时间,共6个实体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,下一篇文章《用深度学习做命名实体识别(五):模型使用》将介绍如何使用这个模型来提供一个rest风格的实体识别接口,对该接口传入一个句子参数,接口会返回句子中的人名、地址、组织、公司、产品、时间信息。

ok,本篇就这么多内容啦~,感谢阅读O(∩_∩)O,88~

名句分享


勿以小恶弃人大美,勿以小怨忘人大恩。——曾国藩

为您推荐


本博客内容来自公众号“程序员一一涤生”,欢迎扫码关注 o(∩_∩)o

%E5%85%AC%E4%BC%97%E5%8F%B7%E4%BA%8C%E7%BB%B4%E7%A0%8120190909174946.png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anai/p/11492956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Blob(二进制)、byte[]、long、date之间的类型转换
查看>>
OO第一次总结博客
查看>>
day7
查看>>
iphone移动端踩坑
查看>>
vs无法加载项目
查看>>
Beanutils基本用法
查看>>
玉伯的一道课后题题解(关于 IEEE 754 双精度浮点型精度损失)
查看>>
《BI那点儿事》数据流转换——百分比抽样、行抽样
查看>>
哈希(1) hash的基本知识回顾
查看>>
Leetcode 6——ZigZag Conversion
查看>>
dockerfile_nginx+PHP+mongo数据库_完美搭建
查看>>
Http协议的学习
查看>>
【转】轻松记住大端小端的含义(附对大端和小端的解释)
查看>>
设计模式那点事读书笔记(3)----建造者模式
查看>>
ActiveMQ学习笔记(1)----初识ActiveMQ
查看>>
Java与算法之(2) - 快速排序
查看>>
Windows之IOCP
查看>>
机器学习降维之主成分分析
查看>>
CTP2交易所成交回报
查看>>
WebSocket & websockets
查看>>